●国标16260中,在描述外部(内部)效率度量时,给出了若干针对计算机系统时间消耗的定义,以下描述项中正确的有__(31)__。
①响应时间是指从按动传送键到得到结果为止所需要的时间
②处理时间是指从接受一个消息到送出它的结果之间计算机的历时时间
③周转时间是指从提出要求到得到结果所需要的时间
④响应时间包括处理时间和传输时间
(31)A.①②③④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④
●测试用例是测试使用的文档化的细则,其规定如何对软件某项功能或功能组合进行测试。测试用例应包括下列__(32)__内容的详细信息。
①测试目标和被测功能
②测试环境和其他条件
③测试数据和测试步骤
④测试记录和测试结果
(32)A.①③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软件内部/外部质量模型中,__(33)__不是可移植性包括的子特性。
(33)A.适应性
B.易改变性
C.共存性
D.易替换性
●评价规格说明中不包括__(34)__。
(34)A.分析产品的描述
B.规定对产品及部件执行的测量
C.按照评价需求验证产生的规格说明
D.请求者说明评价覆盖范围
●在进行产品评价时,评价者需要对产品部件进行管理和登记,其完整的登记内容应包括__(35)__。
①部件或文档的唯一标识符
②部件的名称或文档标题
③文档的状态,包括物理状态或变异方面的状态
④请求者提供的版本、配置和日期信息
(35)A.①③
B.①②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下面的描述中,不能体现前置测试模型要点的是__(36)__。
(36)A.前置测试模型主张根据业务需求进行测试设计,认为需求分析阶段是进行测试计划和测试设计的最好时机。
B.前置测试模型将开发和测试的生命周期整合在一起,标识了项目生命周期从开始到结束之间的关键行为,提出业务需求最好在设计和开发之前就被正确定义。
C.前置测试将测试执行和开发结合在一起,并在开发阶段以编码-测试-编码-测试的方式来体现,强调对每一个交付的开发结果都必须通过一定的方式进行测试。
D.前置测试模型提出验收测试应该独立于技术测试,以保证设计及程序编码能够符合最终用户的需求。
●在进行软件编码规范评测过程中需要围绕几个方面的内容展开,以下描述中不属于编码规范评测内容的有__(37)__。
(37)A.源程序文档化检查,包括符号名的命名、程序的注释等规范性检查
B.数据说明检查,包括数据说明次序、语句中变量顺序检查
C.程序结构检查,程序应采用基本的控制结构、避免不必要的转移控制等
D.程序逻辑检查,阅读源代码,比较实际程序控制流与程序设计控制流的区别
●__(38)__属于概要设计说明书的评测内容。
①分析该软件的系统结构、子系统结构,确认该软件设计是否覆盖了所有已确定的软件需求,软件每一成分是否可追溯到某一项需求
②系统定义的目标是否与用户的要求一致
③从软件维护的角度出发,确认该软件设计是否考虑了方便未来的维护
④是否所有界面与更高级别文档中的需求一致
(38)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关于确认测试,描述正确的是__(39)__。
①确认测试一般包括有效性测试与软件配置复查,采用黑盒测试为主,白盒测试为辅的测试方法进行测试
②确认测试配置项复查时应当严格检查用户手册和操作手册中规定的使用步骤的完整性和正确性
③确认测试需要检测与证实软件是否满足软件需求说明书中规定的要求
④确认测试是保证软件正确实现特定功能的一系列活动和过程,目的是保证软件生命周期中的每一个阶段的成果满足上一个阶段所设定的目标
(39)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关于软件测试的说法,__(40)__是不正确的。
(40)A.代码审查是代码检查的一种,是由程序员和测试员组成一个审查小组,通过阅读、讨论和争议,对程序进行静态分析的过程
B.软件测试的对象不仅仅是程序,文档、数据和规程都是软件测试的对象
C.白盒测试是通过对程序内部结构的分析、检测来寻找问题的测试方法
D.单元测试是针对软件设计的最小单位—程序模块进行正确性检验的测试工作,它通常需要开发辅助的桩模块作为主程序调用被测模块来完成测试
各省软考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