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转自尚大征文文章:【信管征文】高项 —— 一场与自己的死磕,作者:morly,未经许可,严禁转载
48/61/46,通过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失败与成功的经验分享
两次应考,2016.11败北,2017.5月通关。两图对照,才发现两次综合与论文成绩竟然分毫不差,第一次惜败的案例,通过一番努力有了较大提升。
故事还是从头讲起吧!虽然其中一次是失败的经历,但对于想通过帖子了解备考方法的朋友来说,失败的经验与成功的经验同样重要,甚至更重要。
【初战败北】
提起软考,2014年在公司政(jiang)策(li)的倡(you)导(huo)下,报考了中级-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并以压线的分数侥幸通过。拿到奖金之后,我不思进取的心灵已经得到了抚慰,未做它想。由于本身从事项目管理工作,在具体实践中日渐发觉自己的理论水平及整体工作能力尚待提升,于是便想到继续报考高级-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的考试。
时间已经过去两年整,中级的底子只剩一个模糊的框架,2016年下半年的备考,近似于从零开始。
首先了解高项的基本游戏规则,不怕大家笑,我是抱着 “高项=中项+论文” 这样浅薄的认识开始备考的。简单制定了一个为期三个月的备考计划之后,便开始收集复习资料。
清华版指定教材、网上好评众多的复习全程指导、案例分析指南都买了,但和中项复习时一样,教材于我而言是实在看不进去的,参考书只能成为针对具体疑点去查阅释疑的真正的“参考书”。
摸到尚大,也属机缘巧合。大约2016年初,与一位同行朋友随意聊到软考,他向我提起了尚大。当时正好一位同事要备战中项,我就把尚大顺手推荐给了她。待到我报考高项之时,同事强烈建议我关注尚大。
于是,兜兜转转,犹如错过一次的mr.right一样,尚大正式进入我的视野。
然而我仍然没有珍惜它!
泡了一段时间的论坛,看了一些前辈、大神的通关经验之后,我就以自己的节奏开始了复习。
大神说刷真题是必备法宝?好,我刷!边看历年综合真题,边拿着自己的中项复习笔记,慢慢重温知识点,真题刷完,一个多月过去了。
大神说得计算者得案例,由于中项考试中计算题拿了满分,这时踌躇满志觉得再捡起来也不算困难,就仍然把中级/高级历年计算大致过了一遍。
时间只剩一个月,论文这个全新事物,我才从零开始了解。找了一些范文来看,看了一个星期没有找到感觉;于是又去论坛翻看考友经验,这才摸到了信管qq群。
找到伙伴的感觉真好,当时群里有叶子、旺财、草根等多位尖子生带领大家一起刷题、讨论,在大家群聊的启发下,令我迷茫的论文也终于有了眉目。在考前一周的关头,第一篇论文被捣鼓了出来,然后依葫芦画瓢,仿照范文东拼西凑,又完成了三篇。
最后一个星期,早起晨读,把四篇论文都背了下来。
就这样匆匆忙忙的,上了战场。
考完之后,感觉不妙!
2016.11月的综合题目相对而言难度不大,但案例不容易!计算放在第一题,活动网络图容易画,但计算量很大!且题目阴损有陷阱,当我被前半部分的计算搞得头晕脑胀时,掉进陷阱简直顺理成章,当时连典型和非典型都没有能力区分了。眼看没有指望拿下,抬头一看挂钟,已经过去了50分钟,答题纸还是一片空白!当时立马紧张到手抖(真的抖)……闭上眼睛深呼吸,好容易才镇静下来。理智告诉我,不能死磕计算了,先把草稿纸上的结果誊写在答题卡上保存战果,然后赶紧转战另两题!幸而文字题题干不长,用了半小时作答完毕。又回头折腾了十分钟计算,就仓皇交卷。
案例与论文两科有20分钟的间隔,我趁着这一点空档,又拿了打印好的论文草稿,挨个看了一遍,抱着“押中就活,不中变死”的心态回到考场。
论文题目是人力资源管理,我是按尚大投票前四来准备的,幸运的押中了!看看小标题更为兴奋——我的稿子几乎完全符合!有一种被彩蛋砸中的眩晕,立刻笔走龙蛇……但极度兴奋状态往往会犯一些莫名其妙的失误。我写完摘要立刻直奔正题,写了一大段才发现把项目背景漏了……于是只能尴尬地转了笔锋,勉强把背景套进去;把论文考试时间当作5点结束,写完背景一看已经4点钟,心里暗暗吃惊怎么只剩1小时了,转而开始奋笔疾书……当然越到后面字体越是潦草……5点钟顺利结尾,字数2650. 接着才意识到离交卷还有20分钟!
真是充满仓促、乌龙和意外的一场考试!
等待一个半月之后,成绩应验了我的担心,案例42分。
【失败的教训】
周围朋友都安慰我,第一次考高项有这成绩不错了。
诚然,备考时付出不少时间精力,但还是有不少误区,冷静总结,希望对考友们有所帮助:
1. 对高项认识不足,备考初期仍然围绕中项教材和复习笔记进行。事实上,高项绝不仅是 中项+论文,且不说部分重点考点与中项有差别,更是理论深度和应用能力的全面提升。
2. 时间分配不合理。若是从零开始准备论文,最好在考前2个月时间就着手,与知识点背诵、案例刷题等内容穿插进行;考前1个月除完善论文之外,重点应放在知识点梳理,让先前在脑中收集的零散内容,像拼图一样拼成一个完整的版图;考前两周还应该抽时间强化计算,各类型的真题都练练手,以免像我一样临场手生。
3. 不善于利用资源。尚大的每日一练,虽然每天只有十道题,但日积月累题量也是不可小觑;每天搞懂十道题,花不了多少精力,几个月积累下来,知识点的覆盖面不可谓不广,且重点内容反复出现,想不记住都难了!
4. 重点内容背诵不到位,例如九大管理44过程/输入输出背诵不够熟,相关选择题似是而非;假如论文没有压准,需要现场写的话,ito更是套路的命门。
5. 缺乏考场经验,案例时间紧张,纠缠难题很容易导致时间失控,影响节奏和考场情绪。
【二次备战】
失败令人沮丧,但既然只有三分之差,任谁也不会就这样放弃。和自己死磕一把,如何?
2017年春节过后,二次备战拉开序幕。
首先在尚大qq群下载了大神们汇总和推荐的资料,打印装订;其次一口气开通了尚大每日一练解析服务和软题库每日一练解析服务。
复习周期三个月。
备考期间,每日例牌包括:早起背诵ito、上班路上每日一练、下班路上听九大管理录音,有空时关注qq群的讨论并积极参与;
第一个月:重温各章节并识记主要知识点(九大管理每天一章的速度,计算机/网络相关内容主要靠刷题、弄懂解析来加深理解,确实无法理解的,只能强记);
第二个月:前半个月死磕计算,把历年综合/案例计算全部过一遍,方法是读完题目,先自己作答,然后对照答案,弄懂解析。很多题目思路正确,但解答还是不能全对。复习时必须下笔解题,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另外,现在大家都疏于笔头计算,复习时多做运算,也非常必要。后半个月开始刷案例文字真题,也采用先纸笔作答、对答案、给自己打分的方式,把踩到的得分点红笔划线、未踩到的得分点用红笔补充;每天一套真题(即2道文字题),有条不紊刷完2010以来的题目。最后,留意尚大论文投票,在去年论文稿的基础上,准备至少4篇备用;
第三个月:梳理知识体系,加强背诵。考前两周重温计算案例真题,各类型选做1-2个,并通过群友交流,加深理解。关注尚大论文投票,尤其注意票数上升明显的选题,如今年4-5月份,范围和风险票数有如黑马,没留意的考友就吃亏了。我共准备了6篇论文,又在群里大神的帮助下,把论文背景做了进一步的调整,考前一周早读背诵,最后顺利背下了 沟通/风险/范围/质量 四篇论文,其余两篇熟读。关注qq群的消息和动态。
【想到哪儿说到哪儿的 考试注意事项】
1. 考前了解好考点位置、交通路线;如果允许自带文具,一定准备充分,宁多勿少;如果考点位于大学城这类的地方,要考虑到饭堂或许比较远,加上考生排长龙,吃一顿午饭要不少时间,我第一次高项考试为吃顿午饭搞得心烦意乱,第二次考试干脆自带午饭,淡定的在考场楼下打开保温盒……吃完后还有时间翻看案例要点和论文稿。
2. 三科考试时间长达6小时,是对脑力和体力的双重考验;可适当带点儿干粮,案例和论文的间隙可以按个人习惯喝一点咖啡或饮料提神。
3. 综合考试9:00-11:30, 2个半小时,75个单选题,时间是足够的!因此答题一定要稳,涂卡对号入座。有不少题目或许并不确定,简称“蒙”的,我对于这类答案,每次检查都有修改的冲动……经常会把原本蒙对的答案改成错的。有时候,就得相信第一感觉。
4. 案例考试1:30-3:00, 1个半小时,一般有一个计算题,两个文字题。个人觉得时间很紧张,一定要提前规划。我的经验是:假如文字题题干不是很长,先做这两题;计算题留待最后完成,这样心理压力比较小,正值中午人的状态比较疲乏,也可以借前面的答题过程让大脑兴奋起来,更利于计算题的解答。
本次我的案例成绩61分,一方面是采用了上面的作答顺序,另一方面文字题作答前用铅笔在试卷空白处简要得打了草稿:把想到的要点逐条罗列、再按逻辑关系排序后誊写在答题纸上。另外,答题区域有限,字尽量写小一点,多列几条,一定要广撒网,尽可能踩到得分点(只要答案没有明显的知识性错误,没踩到得分点也不会扣分呀)!
关于案例还有一点,就是一些知识点就是需要背诵,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下来,或者利用一些口诀帮助记忆。总之这是备考绕不开的,必须认真攻克。
5. 论文考试3:20-5:20, 两小时内写好摘要300+正文2000,即至少2300字。对于平日都是在各种键盘上打字的我们来说,一定要在备考期间把学生时代的书写功力拾起来。
我的方法是打印论文格子纸,抄写自己备好的论文稿。抄写一般放在工作间隙、睡前、周末陪孩子写作业这样的时间。那些专注力最好的时间段还是留给需要读背的内容。
或许很多朋友觉得抄写论文浪费时间,没有必要。从我亲身体会,至少有几个好处:恢复书写功力;熟悉论文稿利于背诵(如果你也是像我一样不可能现场写出一篇及格水准的论文的话);抄写/默写结合,实际书写过程经常会冒出新点子,让论文更加完善。
论文押题,是个高难度动作。我两次考试考到的论文都有准备,幸运的秘诀就是前面提过的——关注尚大论文投票,前四名的题目一定准备;再结合个人和考友们对历年考题的趋势分析,适度增加1-2篇。有一位群友准备9篇,妥妥地考过,实在是不服不行!
高项备考是一项艰苦的旅程,尤其对于工作多年的人。一方面我们的工作或许已经是驾轻就熟、许久脱离高密度的学习,因而需要制订有效的计划,帮助自己从慢跑开始加速,逐步进入状态。另一方面,此刻的我们上有老下有小,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精力照顾家庭、孩子,难以留出大块的复习时间,所以要注重碎片时间的运用;如果你是需要陪孩子入睡的妈妈,不必勉强自己在孩子睡着后再爬起来开夜车,干脆睡个好觉,5点起床晨读状态会更好;上下班路上可以听听录音、手机上做做每日一练,洗碗、拖地的当儿默记一遍九大管理44过程ito,陪孩子写作业的时候自己背一背重点要点……
坚持不下去的时候,在qq群里和考友们互相鼓励,煨点儿鸡汤增加能量;想放弃的时候,看看孩子的眼睛,相信爸爸/妈妈勤奋的身影才是对孩子最好的教导。
当孩子知道我终于考过的时候,伸出大拇指在我的额头上大大地点了个赞,就像我看到她优秀的期末成绩时所做的一样。
感谢您能耐心读完这个长帖,也衷心希望能对备考的朋友有所帮助。
最后祝愿所有的尚大友都能顺利拿下高项,拿到小红本!
各省软考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