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准考证打印   论文投票   报考指南   论文辅导   软考培训   郑重申明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注册审核 > CCAA审核员进阶 >  高级面试通知 >> 正文
正文
认证机构引入生产企业分类管理机制的实践与思考
来源: 作者: 时间;2019-07-23 点击数: 尚大软考交流群:376154208
为控制认证风险,产品认证机构应建立生产企业分类管理的机制,对生产企业进行分类,从而对不同类别生产企业所生产的产品在认证模式选择和获证后监督等方面实施差异化管理,来提高认证活动的质量和效

      为控制认证风险,产品认证机构应建立生产企业分类管理的机制,对生产企业进行分类,从而对不同类别生产企业所生产的产品在认证模式选择和获证后监督等方面实施差异化管理,来提高认证活动的质量和效率,确保获证产品持续符合认证要求的目标。

      生产企业分类管理是一种主客观相统一的方法体系。按照分类管理的要求,由认证机构内部掌握企业分类的情况,而不对外公布,这实际上是对企业质量保证能力、信誉信用及所生产产品的质量状况与质量相关信息的一个内部评定,这个评定的过程是多方面因素的综合,所以必须从企业分类管理的内涵出发,准确理解,全面掌握,才能有准确科学的分类与管理方法。
 
分类管理原则
      分级标准统一,通用模式一致。产品质量风险分级标准统一,同类别产品下通用认证模式一致,不针对生产企业规模、产能等设置任何歧视性分类条件。
 
      分类条件统一,方案风险对应。生产企业认证风险分类条件一致,认证方案选择与风险等级相适应。
 
      跟踪评估,动态管理。跟踪评估产品质量风险信息,适时调整产品风险等级与通用认证模式,跟踪评估认证企业的质量信息,定期调整产品生产企业分类级别与相应的认证方案,实行动态管理。
 
 
        分类管理的必要性
        分类管理是方法论的内在要求
        按照唯物辩证法的原理,在复杂的事务中,既有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之分,又有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之分。生产企业分类管理是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按企业质量保证能力、信誉信用及所生产产品的质量状况与质量相关信息进行分类,区分主次、轻重,既解决了胡子眉毛一把抓,又突出了矛盾的主要方面,是科学的方法论在新形势下的实践,符合辩证法的内在要求。它从认证机构对生产企业管理的现状出发,运用矛盾原理对目前的管理对象与市场现状做实事求是的分析与研究,按照一定的标准对生产企业分类定级进行统筹管理。
 
        分类管理是构建信用管理体系的必然要求
        构建企业信用管理体系的直接目的在于保障企业信用活动正常运行,保证宏观经济体系稳定、有序。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社会信用体系是市场经济体制中的重要制度安排。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分类管理适应了这一要求,重点是对较低风险企业实行信任管理,对较高风险企业实行加强管理。分类管理的目的在于通过灵活的获证后监督方式使企业走向自律发展的良性轨道,给予企业更多的自由发展空间,增强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并以此达到对生产企业长效管理的最终目标。
 
       分类管理是提高产品认证有效性的途径
       认证的有效性是认证的生命力所在,只有认证有效性得到保证,认证结果才会得到社会各方面的广泛采信,认证服务于经济和社会的功效才能实现,因此认证有效性体现了一个认证机构的核心竞争力。分类管理的目的在于对不同等级的生产企业实施差异化认证管理,综合考虑认证可操作性、经济性因素,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为“管理能力优秀、诚信守法经营、产品质量良好”的企业减少成本、缩短时间,促进企业提升自我责任意识,鼓励企业诚实守信,从而提高产品认证的有效性。
 
       分类管理是提高认证结果持续符合性的重要手段
       生产企业的质量保证能力是维持产品认证持续有效的重要条件,质量保证能力不能达到产品认证要求时,将直接导致产品质量存在风险和隐患。对于质量保证能力存在风险的生产企业,认证机构应采取针对性措施,在具体实施用的认证模式中增加必要的认证要素,或采用加强管理的获证后监督方式,促进生产企业的质量管理能力逐步提升。
 
        产品分类与认证模式的选择
       风险识别
       本文采用风险列举法,对影响产品质量的风险进行识别。认证机构根据产品的技术特性、使用特性和产品生产行业特性等因素,对产品进行风险识别。
        产品的技术特性,包括产品标准成熟程度和生产质量控制保证的难易程度。
        产品使用特性,包括产品使用场所和环境,产品与普通消费者直接接触机会等方面,产品发生质量问题时对人身、财产等危害的程度。
        产品生产行业特性,包括行业总体生产管理规范程度,企业自律的普遍程度等。
        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标准。在选定的5个风险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再进一步明确风险评估的标准和内容(如表1)。
 
 
 
      产品风险划分为较高、一般两个等级。等级划分的基本标准为:
      较高风险产品。产品成熟度较差,标准体系不够完善;产品工艺控制较复杂或质量依赖于原材料质量,产品生产质量控制保证难度较大;产品使用场所相对不固定、环境的安全可靠性欠缺,产品与一般消费者直接接触机会较多,产品可由普通消费者自行安装、操作、使用;产品不符合标准时发生严重人身、财产危害的可能性较大,产品被列入行业重点监督管理目录;产品生产行业欠规范,自律意识较差。
       一般风险产品。产品成熟度较高,标准体系较为完善;产品生产质量控制保证较为容易;产品使用场所固定、环境较为安全可靠,产品与普通消费者直接接触机会很少,一般为专业人员安装、操作、使用;产品不符合标准时发生严重人身、财产危害的可能性较小;产品生产行业较为规范,自律意识较强。
       风险判定。本文采用专家打分法,通过综合多位专家的打分以消除某一专家对打分的影响,保证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和准确性。具备3个或3个以上一般风险特征的产品为一般风险产品,具备3个或3个以上较高风险特征的产品为较高风险产品。
 
       认证模式的选择
       认证机构在产品风险评估定级的基础上,综合考虑认证活动的可操作性、经济性以及自身风险控制能力等因素,选择单个认证要素或多个认证要素的组合,确定适用该产品的通用认证模式。对于一般风险产品,认证要素可相对简化;对于较高风险产品,则应使用较为全面的认证要素。
 
        生产企业分类与认证方案的选择
       生产企业分类
       认证机构根据认证实施活动和其他渠道获得的生产企业质量信息,评估其认证风险程度,确定(或调整)产品生产企业分类级别(如表2)。
 
 
 
       认证方案的选择
       认证机构根据产品生产企业风险评估结果,对同类产品不同风险等级的产品生产企业实行差异化管理,制定并实施不同的认证方案。
       对较低风险生产企业实行信任管理。制定认证方案时,可在通用认证模式规定要求的基础上,有针对地减少认证要素和(或)简化认证要求:适当减少“初始工厂检查”和“监督检查” 的内容;可直接采信企业年度自我评价报告确认结果作为“获证后监督”的结果,也可选择“监督检查”和“监督检验”中任何一种方式作为“获证后监督”的认证方案;如生产企业自有检测资源获得国家实验室认可,可利用其检测资源,采用现场见证或报告确认方式替代“型式试验”、“产品检验”和“监督检验”。
       对“较高风险生产企业”实行加强管理。制定认证方案时,应在通用认证模式规定要求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增加认证要素和(或)提高认证要求:适当增加“初始工厂检查”、“监督检查”的检查人日数、抽样数量和范围;必要时,“获证后监督”应采取预先不通知、提前监督、增加监督频次或监督内容的方式实施;监督检验采取市场抽样的方式进行。
       对于“一般风险生产企业”实行正常管理。原则上,直接按通用认证模式的规定制定认证方案。
       对于“高风险生产企业”直接暂停或撤销认证证书,待其满足认证要求后再受理。
 
        分类管理实施的意义
        强化行业自律
        如果一直采用传统的获证后监督方式对企业实施管理,认证机构现有的认证人员显然与急剧增长的业务趋势不相适应。采用生产企业分类管理机制可以强化行业自律,使企业更加关注产品的一致性,保证获证产品和出厂销售的产品一致,而且对提高认证活动的质量和效率,认证认可制度建设和能力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助力质量提升
        当前,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兴起,我国也处于改革发展新的历史阶段,中央提出了五大发展理念以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国制造2025”、“振兴实体经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等一系列重要战略。中央明确强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攻方向是提高供给质量,提升供给体系的中心任务是全面提高产品和服务供给。要加强全面质量管理,要树立质量第一的强烈意识,下最大气力抓全面提高质量,开展质量提升行动。认证认可是帮助企业加强全面质量管理的重要基础工具,而产品认证助力质量提升更有明显作用。引入生产企业分类管理,实行差异化管理,满足企业多层次质量需求,提升企业综合管理效能。
 
        加快创新发展
        实行生产企业分类管理旨在通过引导企业加强质量管理新理论、新方法研究,推动认证向差异化、智能化、一体化方向发展,为企业提供更加精准和高效的服务,助推产品和服务质量提升。企业在研发能力、专业技术方面的投入将会加大。因为产品质量的背后是生产企业研发能力的体现。企业的产品质量检测能力将会提高。企业为了成为较低风险企业,会从原材料的入厂检验到成品的出厂检验等产品质量检测手段上投入更多,以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同时,也将激发认证认可高技术服务业加快创新发展,为实现质量强国和认证认可强国做出积极贡献。
 
         发挥引导作用
         鼓励诚信,注重对企业的引导。分类管理对企业的引导作用大于监督的意义。现代市场的竞争,也是信誉与品牌的竞争,诚信经营打造的是企业的品牌,树立的是企业形象。诚信经营作为分类管理的一项重要原则,也是企业分类的重要依据。采用分类管理,意义重大。积极引导企业向更高的质量管理等级努力,提升企业在国内、国际市场的竞争地位。
 
         提高工作效率
         提高认证机构产品认证的工作效率,探索出认证机构检查方式转变的新思路。针对不同类别的企业采取不同的认证监督模式。认证机构能够集中力量,加强对高风险、质量不稳定生产企业的监管,明确轻重缓急,体现监督层次。在不降低认证风险的基础上,有效地节约认证时间,提高了认证的时效性和工作效率,对认证机构检查方式的转变提出了有益的探索。
 
 
         我国产品认证有别于发达国家的重要因素在于企业诚信度还没有完全建立,认证有效性除了依靠企业诚信、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还依赖于认证政策的制定、认证机构的跟踪检查、政府相关部门的监管等。通过科学地对生产企业分类及深化分类管理工作,能够使认证机构集中一定的人力、物力,抓住重点,通过对不同类别的企业采取不同管理模式和方法,做到有的放矢,对工厂检查和获证后监督的有效性提高作用将会是比较明显的。
 
         分类管理工作的发展离不开生产企业的支持和配合,而要得到支持和配合,必须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增强分类管理的吸引力。因此,认证机构应该尽快完善相应的便利服务措施,切实让企业感受到分类管理的优越性。其次应该避免企业单纯为评级而评级的短视行为,将分类管理作为长效管理,常抓不懈。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上一篇: 广东省市场监管局注销4家企业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
下一篇: 控制产品质量的6点建议
 相关文章
 
 
跟贴共
笔 名 :   验证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尚大教育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距离正在调查中审核员考试还有
尚大软考交流群:376154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