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巡成为中国历史的关键词汇。
没有南巡,年广久的囚犯身份不会改变;没有南巡,1992年的中国将大步向计划经济回归;没有南巡,不可能有中国出口红利;没有南巡,就不可能有日后成为中国市场经济象征企业的华为、联想与万科———一句话,没有南巡,中国市场经济在走出第一步之后,有可能倒退两步。
第一次南巡正值中国市场经济初起之时,有条件提出搁置争议、集中精力搞经济,当时的中国财富匮乏,任何财富的增值都能够为所有阶层带来福利。而目前之所以需要第二次南巡,缘于财富积累之后,资源的分配权、企业的发展模式、财富的分配模式,已经成为市场经济发展绕不过去的壁垒。
如果把中国的市场化比做火箭,在第一级脱落之后,我们需要第二级提供新燃料,无论以何种方式,无论是南巡还是北狩,关键是能够集中起市场的向心力,在平衡效率与公平的基础上,使中国向着健康的市场经济迈进,而不是向权贵市场经济回归。不管白猫黑猫,只要能够抓住老鼠就是好猫;不管什么制度,只要能够建立起公平高效的市场经济,就是好制度。
第一次南巡,成就了中国沿海地区的外向型经济与制造业产业链条,正是在这一基础之上,中国企业才有了创新的动力与源泉;而落实南方谈话的精髓,需要在创业制度上有所突破,最根本的突破不是扶持,而是公平的竞争环境。
回看已从小草成长为大树的企业,包括最具有国际色彩同时神秘感十足的华为在内,在微观效率与企业架构上成为标本,实行彻底的需求导向,以科技创新立足,为全球的客户提供及时的服务。到2011年底,华为在全球设立14个地区部,23个研发中心,32个联合创新中心和45个培训中心。在大战略上,经过最近两年的磨合,华为确立了云管端(云计算)、管道(连接)、客户端的战略构架。虽然华为还有强劲的竞争对手,但作为同样具有竞争力的对手,受到市场各方的尊重。
一个华为可以成为样本,千百个华为则可以成为中国市场经济的栋梁。如果几十万家企业都具有一流的市场导向意识,具有只争朝夕的科技创新能力,具有成本控制的本能,中国市场经济就已成功过半。反过来说,当所有的企业都有了公平竞争的土壤,华为不再成为高处不胜寒的奇迹,市场经济所需的资源配置、激励机制,也就有了根本突破。
以华为为例,华为在国际市场上面临着残酷的竞争,身入竞争丛林磨砺出敏锐的嗅觉,对创新的追逐与企业的血脉同在,这样的企业的创新能力才能经受得住时间与市场的考验。而依靠扶持的高科技,或者与市场脱节,或者弱不禁风,在资金的浇灌下开出的高科技果实如昙花一现。因为没有市场机制去筛选具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家与科研人员,作为墙上壁画式的所谓创新难逃失败的命运。
新一代华为的成长有赖于市场体制的深入,市场呼唤二次改革,呼唤南巡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