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准考证打印   论文投票   报考指南   论文辅导   软考培训   郑重申明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通信学苑 > 中级互联网技术 >> 正文
正文
网络与信息安全研究热点的过程浅析
来源:尚大教育-通信学院 作者:辉辉 时间;2012-12-28 点击数: 尚大软考交流群:376154208
随着全球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网络与信息安全的重要性日趋增强。当前网络与信息安全产业已成为对各国的国家安全、政治稳定、经济发展、社会生活、健康文化等方方面面具有生存性和保障性支撑作用的关键产业。网络与信息安全可能会影响个人的工作、生活,甚至会影响国家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国防安全。因此,网络与信息安全产业在整个产业布局乃至国家战略格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

一、网络与信息安全背景

    随着全球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网络与信息安全的重要性日趋增强。当前网络与信息安全产业已成为对各国的国家安全、政治稳定、经济发展、社会生活、健康文化等方方面面具有生存性和保障性支撑作用的关键产业。网络与信息安全可能会影响个人的工作、生活,甚至会影响国家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国防安全。因此,网络与信息安全产业在整个产业布局乃至国家战略格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

    尽管如此,当前网络与信息安全的现状却不容乐观。以网络攻击为例:据调查2004年专门针对美国政府网站的非法入侵事件发生了5.4万件,2005年升至7.9万件。被入侵的政府网站包括国防部、国务院、能源部、国土安全部等重要政府职能部门。中国公安部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在被调查的7072家单位网络中,有58%曾在2004年遭到过攻击。这些单位包括金融机构和国防、商贸、能源和电信等政府部门。此外,我国每年都会出现包括网络瘫痪、网络突发事件在内的多种网络安全事件。

    因此,网络与信息安全方面的研究是当前信息行业的研究重点。在国际上信息安全研究已成体系,20世纪70年代就已经开始标准化。当前有多个国际组织致力于网络与信息安全方面的研究。随着信息社会对网络依赖性的不断增加以及911等突发事件的出现,以美国为首的各个国家在网络与信息安全方面都在加速研究。我国自2003年以来也在网络与信息安全方面有了较大的进展,但是总体相对落后。

    二、网络与信息安全需求

    网络与信息安全研究涵盖多样内容,其中包括网络自身的可用性、网络的运营安全、信息传递的机密性、有害信息传播控制等大量问题。然而通信参与的不同实体对网络安全关心的内容不同,对网络与信息安全又有不同的需求。在这里按照国家、用户、运营商以及其他实体描述安全需求。

    1.国家对网络与信息安全的需求

    国家对网络与信息安全有网络与应用系统可靠性和生存性的需求、网络传播信息可控性要求以及对网络传送的信息可知性要求。

    网络与应用系统可靠性和生存性要求:国家要求网络与应用系统具有必要的可靠性,防范可能的入侵和攻击并具有必要的信息对抗能力,在攻击和灾难中具有应急通信能力,保障人民群众通信自由的需求以及重要信息系统持续可靠。

网络传播信息可控性要求:国家应当有能力通过合法监听得到通信内容;对于所得到的特定内容应当能获取来源与去向;在必要的条件下控制特定信息的传送与传播;此外国家应当制定必要的法律法规规范网络行为。

    网络传送的信息可知性要求:国家应当有能力在海量的信息中筛选需要的内容,分析并使用相应的信息内容。

    2.用户(企业用户,个人用户)对网络与信息安全需求

    用户包括企业用户和个人用户对网络与信息安全有通信内容机密性要求,用户信息隐私性要求,为了与应用系统可信任要求以及网络与信息系统可用性要求。

    通信内容机密性要求:用户希望通信的内容应当通过加密或者隔离等手段,除国家授权机关以外只有通信对端能够获取并使用。

    用户信息隐私性要求:用户希望用户留在网络上的个人信息、网络行为以及行为习惯等内容不能被非授权第三方获取。

    网络与应用系统可信任要求:用户希望网络能确认通信对端是希望与之通信的对端,应用系统应当有能力并有义务承担相应的责任。

    网络与应用系统可用性要求:用户希望网络与应用系统达到所承诺的可用性,网络/应用系统不应具有传播病毒、发送垃圾信息和传播其他有害信息等行为。

    3.运营商(ISP、ICP等)对网络与信息安全需求

    运营商对未来与信息安全的要求包括满足国家安全需求、用户安全需求以及自身对网络与应用系统的可管理可运营需求。

    满足国家安全需求:运营商满足国家安全需求包括应当提供合法监听点、对内容作溯源、控制特定信息的传送传播,提供必要的可用性等。

    满足用户安全需求:运营商满足用户安全需求包括必要的认证和加密,有效的业务架构和商务模式保证双方有能力并有义务承担相应的责任效的业务架构和商务模式保证双方有能力并有义务承担相应的责任,提供必要的可用性等。

    网络和应用系统可管理可运营要求:运营商要求物力与系统资源只能由授权用户使用;资源由授权管理者调度;安全程度可评估可预警;风险可控;有效的商务模式保证用户和其他合作方实现承诺。

    4.其他实体对网络与信息安全的需求

    其他参与实体对网络与信息安全还有例如数字版权等其它安全需求。

三、网络与信息安全部分热点

    为满足上述网络与信息安全需求,部分热点技术应用和研究现状如下所述。

    1.基础类

    *机密性、完整性、不可否认性算法:算法研究是基础研究,基本属于数学范畴,近年来没有革命性的新算法广泛应用。随着计算能力的不断增强,机密性、完整性不可否认性算法等方面研究需要进一步加强。

    *特征识别模式匹配:为有效避免垃圾信息、病毒以及其他有害信息通过网络扩展,必须进一步研究特征识别以及模式匹配等技术。当前对网址、关键字过滤有一定进展,在图片、影片、声音等方面有待进一步研究和应用。

    *安全芯片、操作系统、设备:安全相关的芯片、器件、软件、操作系统、专用设备等都是网络与信息安全的基础。当前上述内容在国际上相对成熟,除非有重大突破,当前重点在于综合应用。

    *安全体系理论研究:安全体系结构理论主要研究如何利用形式化的数学描述和分析方法建立信息系统的安全体系结构模型。当前国际上进展较快,已成体系。

    2.应用类

    *认证鉴权技术及实施:通过一定的协议流程和算法验证持有特定密钥的用户是否是所声称的特定用户,拥有什么样的权限。近年来,鉴别密钥有所发展,当前ITU等组织正在研究生物特征鉴别。

    *海量信息处理:当前网络随着通信需求的增加以及光通信等技术的飞速发展,在合法监听、内容检测、防范入侵和攻击中,需要实时或者短时间内处理大量信息。因此海量信息处理,包括深度协议感知、线速过滤、模式匹配、海量存储等技术都在研究中,并且是近期内的重要研究方向。

    *数字水印等其他安全相关技术:随需求的不断出现,新的安全技术将被研究和应用。

    3.综合类

    *可靠性技术:可靠性技术主要通过器件、设备、协议以及网络组织使网络/应用系统能够持续不间断提供服务。当前传统电信网相关的可靠性普遍认可,可靠性研究比较成熟;基于IP网络的可靠性还有待提高,因此研究还在继续,同时新的研究成果还正在应用到IP网络特别是NGN承载网。

    *溯源技术:溯源是指通过技术手段,将内容、网络行为以及应用行为等追溯到该行为发起者。随当前传统电信网业务单纯,溯源技术成熟,IP网络以及应用服务溯源技术正在进展中。随着各国对网络基础设施依赖性的增加,溯源技术将和认证鉴权技术、安全通信架构等结合在一起保障安全。

*信息对抗:随着社会对网络基础设施依赖程度的增加,信息对抗成为国与国对抗的重要内容。当前信息对抗已有单方面少量实施,还没有到正式大规模对抗阶段。因此还是研究重要方向。

    *应急通信:应急通信主要是在灾年以及战争等通信设施瘫痪的情况下如何保证必要通信能力持续提供的行为。传统电信网应急通信研究比较成熟,互联网/IP网以及基于IP网新业务和网络的应急通信还在研究中。

    *风险评估:风险评估包括技术和方法。信息系统安全风险评估在ISO等组织研究相对成熟,对网络系统的评估方面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和应用。

    *反垃圾信息:反垃圾信息实际上并不是一种具体的技术,而是模式识别、管理、架构方面的综合应用。之所以将反垃圾信息单独提出来是因为当前国际国内都非常重视所以专门提出,当前正在热点研究中。

    *体系架构:合理有效的架构能够综合各种技术,在网络与信息系统中提供合法监听点、传输传播控制点、为通信双方信任体系,用户隐私保护等。架构、框架等综合应用是当前以及未来网络与信息安全研究的重点。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上一篇:组网其实很简单无线网络配置五字诀
下一篇:移动互联网产业的高速成长期和全面整合期
 相关文章
 
 
跟贴共
笔 名 :   验证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尚大教育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距离2023年10月14日通信考试还有
通信各地考务机构
各省市通信报名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