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OMCI – 协议普适化,天然可互通
OMCI是ITU-T TDM PON系统中的设备和业务的管理和配置协议。它是一种带外管理协议(即,协议报文承载在有别于普通数据的特定GEM连接中)。经由专门的OMCC通道,OLT通过模型化方式对ONU进行管理和配置。OLT与ONU之间通过交互MIB(Management information base,管理信息库)信息来建立和维护OMCI模型。OMCI的管理配置内容包括对ONU设备的配置管理、故障管理、性能管理和安全管理。
从协议层次来讲,OMCI处于ITU-T TDM PON协议栈的最高层,受具体底层技术变化的影响最小,可继承性最强。从管理项及其配置方式来看,10G-PON与G-PON没有区分,甚至上溯到A/B-PON时代,OMCI的管理和配置内容也都基本一致。因此,ITU-T提出了Generic OMCI概念,即认为其TDM PON系列最终只需要一个普遍适用的OMCI标准。这个概念一经提出立即获得了业界的广泛认可和支持。“通用OMCI标准”的ITU-T标准编号为G.988,表示着它独立于特定的PON系统之外。G.988几乎完全采用了原G.984.4的内容,弱化了与底层技术特征强相关的个别描述,进行了少量内容增减和文字修订,使之更加普适化。
在OMCI互通方面, FSAN于2008年初成立了OISG(OMCI implementation study group,OMCI实现研究小组),专门研讨和制定G.984.4 OMCI互通技术规范。该协议规范了OMCC通道建立、ONU设备上线后的MIB刷新、MIB/告警同步、软件版本升级、2层业务配置、组播配置以及QoS管理等。ITU-T分别于2008年12月和2009年10月发布了该技术规范的第一版和第二版,其标准编号为G.impl984.4,又称OMCI实现指南。此后,FSAN以此为互通指南蓝本写作互通测试用例,在2009年以及2010年上半年总共进行了3次互通测试。在2010年上半年互通测试完成后,FSAN认为G-PON互通性良好,随即开始启动10G-PON的互通测试活动计划。
可以预见的是,在10G-PON时代,G.OMCI得益于与G.984.4的全面后向兼容,几乎可以直接采用G.impl984.4作为其互通规范,因此,这就意味着10G-PON天然具备了继承自G-PON的良好的设备和业务管理和配置层的互通性。
6、10G-GPON标准主体完成 - 业界齐努力,华为贡献多
上述各个10G-PON主体技术已先后在ITU-T SG15 Q2落地。
2009年10月,ITU-T SG15通过了10G-PON的总体需求(G.987.1)和物理层规范(G.987.2),这两个规范于2010年3月正式对外公示,正式开启了NG-PON标准时代的大门。随后,2010年6月的ITU-T SG15全会表决并通过了10G-PON传输汇聚层(G.987.3)和通用OMCI标准(G.988)两个文本,近期内也即将正式公示,这标志着10GGPON标准主体的初步完成。由G.987系列以及G.988所规范的10G-PON技术充分体现出FSAN/ITU-T对后G-PON时代的PON系统在共存、升级和功能/性能拓展方面的期望,是脱胎于G-PON并且基于纯TDM 技术的PON的高级形态。
10G-GPON主体标准的制定过程得到了业界主流运营商(包括AT&T、NTT、法国电信、意大利电信、葡萄牙电信、德国电信、西班牙电信、Verizon、英国电信、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等)和主要的设备厂商、芯片厂商、光模块厂商积极推动和大力支持。
ITU-T SG15主席在ITU-T全会后提到,在整个10G GPON标准制定的进程中,很多厂家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特别是华为在这一过程中体现出了重要的推动力和组织力,做出了较大贡献。华为不仅是最积极最权威的技术建议贡献者,也是FSAN 10G-GPON白皮书的主要编辑之一,并且担负着ITU-T SG15 Q2的大会报告人和GPON/10G GPON标准编辑的重要责任;不仅主导编写了FSAN白皮书和标准本身(G.987和G.988系列),而且在中国两次成功主办了FSAN/Q2会议。他希望通过华为这样的表率作用,使越来越多的厂家意识到国际标准工作的重要意义,使他们能更加踊跃加入FSAN/ITU-T,与国际标准制定工作亲密接触,从而共同推动接入技术标准的进一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