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管理包括:质量保证体系的执行与完善,软件开发质量保证,外购和外包质量保证,项目组内质量保证机制,项目经理与企业质保体系负责人之界面等等。
质量是对于标准或合同等要求的符合性和适用性。
这里主要讲了标准或合同,也可延伸为某种规范、规定、条件或其他要求,但一般都应以书面形式出现,并且具有权威性,至少是一定程度的权威性。
项目质量管理的主要目的是确保项目满足建设单位的应用需求和期望。当然,项目承建单位首先要全力以赴地使信息系统满足在合同或相关标准中的、明确表达了的建设单位需求和期望,还应站在使用者的角度仔细揣摩未写在书面说明中的隐含需求。
建筑质量与建筑档次、级别是不同的概念—简单地说,豪华别墅有质量高低问题,经济适用住房也有质量高低问题;类似地,信息系统工程项目中也要注意两者的区别与联系。
项目质量管理由质量计划编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三方面构成。
(1)综合合同中或标准中的相关条款,形成本项目的质量标准;
(2)确认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达到项目质量标准的主要方法及组织落实;
(3)必要时可供采取的纠正措施。
信息系统项目的质量范围主要包括:系统功能和特色,系统界面和输出,系统性能,系统可靠性,系统可维护性等。
质量保证是指为实现质量计划和不断改进质量所开展的所有活动。
承建单位投入到该项目的全体人员在质量保证中的活动起决定性作用,包括质量保证体系的执行与完善,系统设计、软件开发、外购和外包等环节的质量保证,项目经理与所在单位质保体系负责人之配合,项目经理与建设单位相关负责人之配合等。
监理单位在质量保证的主要作用是对承建单位的上述质量计划编制和质量保证活动进行审查,通常采用质量审计的方法、技术和工具;监理单位在质量管理中的另一个职能是在质量控制中发挥主导作用。
质量控制是指信息系统工程实施过程中在对信息系统质量有重要影响的关键时段进行质量检查、确认、决策及采取相应措施。
通过测试等方法检查该阶段实施过程及其结果的质量状况。
在对质量状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分别对成绩、事故及事故预兆进行确认。
处理事故,例如决定是否返工,是否需要组织专门的小组负责解决和纠正质量问题。
(1)通过采取适当措施之后使不合格项达到预定要求;
(2)采取过程调整等预防措施以防止进一步质量问题的发生。
(1)测试:单元测试、综合测试、系统测试等。
(2)统计抽样和标准差、6。等。
(3)帕累托分析。
(4)其他。
最后需要指出,项目经理和上层管理者对项目质量往往会产生最重要的影响。
质量管理与进度管理、成本管理关系非常密切。
各省软考办 | ||||||||||